龙艳敏副研究员在大气细颗粒物的心血管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王珺发布时间:2021-03-22浏览次数:1085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龙艳敏副研究员在大气细颗粒物的心血管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M2.5 induces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crease through activating MAPK/ERK signaling pathway and ROS gener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的环境科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doi: 10.1016/j.jhazmat.2019.121659)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PM2.5暴露与人群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致死紧密相关。血管通透性异常将引起脂肪、胆固醇等分子在血管壁堆积,降低血流速度和体内血氧供给,进一步诱发血管粥样硬化、血栓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CVDs)。此外,活体暴露研究发现,PM2.5可引起血压显著升高和血管炎症,这提示着PM2.5很可能通过升高血管通透性而导致严重的CVDs,但相关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本研究发现经尾静脉注射PM2.5后,小鼠肺部血管的通透性显著升高,借助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机制研究模型,暴露结果显示PM2.5颗粒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及下游MAPK/ERK通路,诱导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VE-cadherin脱落,打开细胞间的连接,升高细胞间的通透性;此外,PM2.5还可引起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细胞膜本身的通透性升高,以上综合效应导致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血管通透性升高。该研究结果为PM2.5暴露通过血管通透性改变诱发人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分子阐释,为深入理解PM2.5的心血管致病机制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然而确切的构-毒效应有待进一步考察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91543103, 91743203)和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21677063)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19316139